-
与《财新》商榷:未成年人感染艾滋,是因男同社交软件?
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并不在于他们可以进行性行为,也不是因为网络时代给他们带来了社交平台进而导致了不安全性行为发生。关键在于,当未成年人的身心逐步发育成熟,已经产生了性的需求时,对他们开展的关于性、安全性行为和性传播疾病的知识传授几乎是空白。
-
药与病丨2018,是什么使我们感到恐惧(五)
我们身处一个风险社会,而当我们不幸患病,这种风险就翻倍膨胀,因为有病了不一定有药,有药了不一定买得到,买得到药了又不一定是真的。最不幸的是,我们在2018把以上三种很坏的可能都经历了一遍。一起听听亲历者们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医药环境吧。
-
潘多拉魔盒丨2018,是什么使我们感到恐惧(二)
2018年年底,最重磅的新闻莫过于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实验。在引起全球关注后,此事却再无新消息。生物研究人员、转基因农业研究员、神学院学生、不想被转移注意力的普通人,他们是如何看待此事?
-
居,大不易丨2018,是什么使我们感到恐惧(四)
一千多年前,有人打趣白居易,“居长安,大不易”,白居易自信应对;到了今天,我们的青年被时代恶狠狠地嘲讽,“居,大不易”,或许却只剩下焦虑与恐惧了。2018年,我们见识了房租上扬与租房有毒,艰难时世,人心如何?一起来听听漂泊者们的心声吧。
-
2019,打破沉默
这个跨年,NGOCN也似乎很“矛盾”,用“恐惧”来盘点2018年,又以“打破沉默”来作总结。它是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状态,可谁说“恐惧”的人就不可有力量,不可“打破沉默”?